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Memphis-理性主義的反動
by designwing

Memphis 創始成員 (1981)

Bob Dylan的歌聲揭開反理性設計的號角
198012月的一個晚上,當時已經63歲的Ettore Sottsass與一群未滿30歲的年輕設計師在自家公寓裡聚會,但這裡並沒有人談論設計方法,也沒有人在意造型色彩與機能的嚴謹關係;空間裡瀰漫著笑聲與煙霧,葡萄酒混著激昂的情緒;此時,在唱片裡Bob Dylan反復地唱著“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於是Sottsass: 「好吧,讓我們叫它Memphis吧」!就如同搖滾詩人Bob Dylan歌曲裡所描述的,Memphis是關於藍調、搖滾的田納西小鎮(貓王故鄉),同時也是具歷史意義文化的埃及古都,它象徵著把傳統與大眾文化相結合的意思。
Memphis沒有發表主張宣言,因為他們反對任何限制設計思維的固有觀念,反對現代主義形式追隨功能的絕對地位,他們厭倦了現代主義統一了所謂高尚品味(good taste)的價值標準,也受夠了生活中永遠是垂直水平的牆面,調和色系的地毯和冷調黑灰色的室內傢俱。他們開始注重設計的裝飾性,注重設計的個性化及人文思想精髓,完全放棄了沒有色彩、功能主義、“Less is more”的原則,走向了產品設計的後現代時代。
Ettore Sottsass(1917-2007)

以感官取代心智理解的設計
Memphis並不以科學角度而是從人文角度來看待設計,Sottsass也曾在受訪裡談到: 「我們是以感性而非心智來理解這個世界」。以往現代主義的理性原則認為形式(form)、功能(function)和材料(material)是互相依存的,並以最簡約最忠於物料特性的方式來設計,例如: 包浩斯時代的第一把鋼管椅,採用最極簡的外型配合鋼管的鋼性與彈性,加上皮質座墊與靠背,並統一與標準化所有零件,但這也將美感途徑侷限於科學化了。
Wassily chair by Marcel Breuer
然而,Memphis卻認為形式、功能、材料彼此是能獨立存在,並認為理性不能統一多元化的世界,產品的功能只是人、器物與生活之間多種關係之一。形式並不只是為了表現功能,它本身是一種隱喻符號,可以表達特定的文化內涵,材料不單是設計的物質保証,也是一種情感的載體。例如:Sottsass設計的carlton bookcase,在造形上以類似機器人的型態,賦予一個存在的個性,在材料上則選用通俗的美耐板,用大膽的色彩裝飾並使用大理石的紋路,呼應他們所要表彰的畸趣設計(kitsh design),一般譯作庸俗的藝術作品,但是它的真實涵義其實是淺顯、通俗、新奇、炫耀和流行時尚。
又例如Memphis另一要角Michele De Lucci所設計的first chair,以功能面來說,絕對稱不上舒服,但是他以塑合板圓面、球體、金屬圓管等基本幾何元素加上鮮豔的天藍色,呈現了擬人化的雕塑式美感,堅信「自由」是生命的核心價值,而「設計」則是展現獨立個體自由度的最佳工具。
Carlton Bookcase by Ettore Sottsass                                                First chair by Michele De Lucci 

Memphis是一帖猛藥
Memphis(1981-1988)是一個團體(group)也是一個運動(movement),說長不長的8年,最後雖然解散但卻也成立了公司保留了品牌至今,設計史喜歡稱它為曼菲斯風格(Memphis style),但它更像是一帖猛藥,不能長期服用卻又帶來一定的衝擊與影響:

1.  嘗試實驗性的新材料:
Memphis設計的產品種類涵蓋傢俱、燈具、居家用品等,而它在材料的使用上除了涵蓋各種玻璃陶瓷金屬外,更嘗試了新的塑膠材料-美耐板,並實際找廠商配合開發,創造了很多富大膽色彩與裝飾性pattern的產品,這或許也造就了之後義大利品牌勇於應用新材料在產品上,出現了如Kartell這類以鑽研塑膠材料傢俱的品牌。
新增說明文字
2.  審美意識的改變:
在以往的設計裡,習慣用理性科學的眼光帶入設計領域,memphis所謂的「裝飾非罪惡」卻影響人們審美意識的改變,它所追求的裝飾是一種感性要素的安排,在這個衝擊的過程裡,使得帶有主觀情感色彩的非理性成分在設計領域中蔓延,像是後來興起的產品語意學派,開始使用暗諭與隱喻來豐富造型語言,嘗試藉由造型來傳達情感的部份。

3.  為萌芽的設計產業注入養分:
義大利Artemide燈具是在歐洲家喻戶曉的燈具品牌,他的創辦人之一Ernesto Gismondi正好也曾經是Memphis的一員,而他更網羅了Memphis創始人之ㄧ的Michele De Lucci成為Artemide最重要的設計師,或許是因為Memphis的影響,以人為本的精神一直深植在Artemide的設計哲學(The Human Light)之中;另外創立於1921年的Alessi,自從memphis運動後,Alessendro Mendini, Michael Grave…等相關設計師的加入後,亦開啟了Alessi-Design for Fun的時代,創造出擬人化、趣味與豐富色彩的產品風格。諸如此類的改變或許未必和Memphis有直接相關,但它那具有衝擊性與反動的能量,確實為設計注入了另外一種前衛的思考方向。

Ernesto Gismondi                        Michele De Lucci                                Alessendro Mendini                 Michael Grave

Memphis看台灣設計
有人說Memphis運動進行的設計只是一種思想的辨證,為的只是提出反理性主義的設計,但是這些看似無用的產品卻也是當時的設計師拿著設計圖和工廠一起開發出來的成品,而非只是為了應付展覽的藝術品;他們以一個更務實的態度去實踐這些天馬行空的設計想法,影響的層面並非只是消費者對新生活新設計的需求與體認而已,藉由與產業合作開發應用新材料,也間接讓企業從設計看到無限的可能性,這是筆者最為肯定的地方。最近幾年台灣由設計師自主發起的台灣設計師週,我們看到了年輕設計師對設計的熱忱與能量,以及勇於對未來的設計提出宣言與看法,更讓我們看見台灣設計產業除了電子資訊產業之外,還有不同的思考向度,我想這是值得鼓勵的正向發展。但是身為台灣設計師的筆者心中仍然存在著一個大哉問,究竟什麼是台灣設計?什麼樣的設計元素可以建構出屬於台灣設計的輪廓?又要如何有效地結合文化活動或設計運動,讓設計師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同時也能讓企業真正因為台灣設計而產生質變。我想就在我們研究或了解Memphis的同時,能夠作為借鏡並感受這一股改變現況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努力並期待它有一天能夠發酵,使台灣設計可以成為設計史裡的一章。

每星期我們都會發表新文章,若各位讀者覺得可以與這些文章產生共鳴,可透過下面FB及Blog的圖示分享喔。也可以加入我們的FB粉絲團,當有新文章的時候便能透過FB收到最新訊息了!

參考文獻
1.    Design Now / Volker Fischer
2.    「Memphis風格的起源及其影響」,工業設計雜誌,第20卷,第1期,方裕民,1991
3.    Ettore sottsass-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07534.aspx 
4.    Ettore sottsass-PChome個人新聞台/Design Mania http://mypaper.pchome.com.tw/mmike/post/1320850018
5.    Memphis家居浪潮-FT中文網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07808
6.    Memphis公司網站 http://www.memphis-milano.it/
7.    文章所有圖片接來自於 Google sear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